linux服务器基本配置,linux服务器配置命令
- 综合资讯
- 2024-10-02 04:01:38
- 3

***:本文聚焦于Linux服务器基本配置及其相关配置命令。Linux服务器配置涵盖多方面,如网络设置、用户管理、权限设定等。在网络配置中可能涉及IP地址、网关等参数的...
***:本文主要涉及Linux服务器基本配置及相关配置命令。Linux服务器配置涵盖诸多方面,如网络、用户权限等。基本网络配置可能包括设置IP地址等操作,相关命令有“ifconfig”等。在用户权限管理方面,可通过命令创建、修改用户权限。像“useradd”用于添加用户,“chmod”用于改变文件或目录权限等,这些配置命令是确保Linux服务器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
本文目录导读:
《Linux服务器基本配置全攻略》
系统安装与更新
1、安装系统
- 在安装Linux服务器系统(如CentOS、Ubuntu等)时,首先需要准备好安装介质,对于CentOS,可以从官方网站下载ISO镜像文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分区设置,根分区(/)、交换分区(swap)是必须的,根分区用于存放系统文件,交换分区的大小通常根据服务器的内存大小来确定,如果服务器内存小于4GB,交换分区可以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如果内存大于4GB,可以设置为与内存大小相同。
- 在安装Ubuntu时,同样下载对应的ISO文件,安装向导会引导用户进行语言选择、时区设置、磁盘分区等操作,Ubuntu的安装过程相对较为简洁直观。
2、系统更新
- 对于CentOS系统,使用yum命令进行更新,执行“yum update -y”命令,-y参数表示自动确认所有更新操作,不需要手动输入确认,这一命令会更新系统中的所有软件包到最新版本,包括内核、系统工具等,更新内核时要谨慎,因为可能会导致一些与硬件驱动相关的问题,在更新后需要重新启动服务器。
- 在Ubuntu系统中,使用apt - get命令进行更新,首先执行“apt - get update”命令来更新软件包列表,然后执行“apt - get upgrade -y”来实际升级系统中的软件包,Ubuntu还提供了“dist - upgrade”命令,用于处理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变化,如在版本升级时可能会用到。
网络配置
1、IP地址设置
- 在CentOS中,如果使用静态IP地址,可以编辑网络配置文件,对于基于NetworkManager的系统,编辑“/etc/sysconfig/network - scripts/ifcfg - ethX”(X为网络接口编号,如eth0)文件,在文件中设置“BOOTPROTO=static”,然后添加“IPADDR=X.X.X.X”(实际的IP地址)、“NETMASK=X.X.X.X”(子网掩码)、“GATEWAY=X.X.X.X”(网关地址)和“DNS1=X.X.X.X”(DNS服务器地址)等参数,修改完成后,执行“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命令来重启网络服务使设置生效。
- 在Ubuntu系统中,编辑“/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对于较旧版本)或者使用Netplan(对于较新版本),对于Netplan,编辑“/etc/netplan/*.yaml”文件(*为文件名,如00 - installer - config.yaml),设置网络接口的“dhcp4: no”(表示静态IP),并添加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等相关信息,然后执行“netplan apply”命令来应用网络配置。
2、主机名设置
- 在CentOS中,使用“hostnamectl set - hostname new - hostname”命令来设置主机名,新的主机名会立即生效,但需要更新“/etc/hosts”文件,添加主机名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X.X.X.X new - hostname”,以确保本地解析正确。
- 在Ubuntu中,可以通过编辑“/etc/hostname”文件,将文件中的旧主机名替换为新主机名,然后执行“hostname - F /etc/hostname”命令来使新主机名生效,同样也需要更新“/etc/hosts”文件。
用户与权限管理
1、用户创建与删除
- 在CentOS中,使用“useradd”命令创建用户。“useradd - m username”,-m参数表示创建用户的主目录,可以使用“passwd username”命令为新用户设置密码,要删除用户,可以使用“userdel - r username”命令,-r参数表示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及其内部文件。
- 在Ubuntu中,创建用户可以使用“adduser username”命令,该命令会自动创建用户主目录并提示设置密码等信息,删除用户使用“deluser username”命令,如果要同时删除用户主目录,可以使用“deluser - - remove - home username”。
2、权限设置
- Linux使用文件权限来控制用户对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文件权限分为读(r)、写(w)、执行(x)三种,分别对应数字4、2、1,对于文件所有者、所属组和其他用户,可以分别设置权限。“chmod 755 file.txt”表示将文件file.txt的所有者权限设置为读、写、执行(7 = 4+2 + 1),所属组权限设置为读、执行(5 = 4+1),其他用户权限设置为读、执行,对于目录的权限设置类似,但要注意执行权限对于进入目录是必要的。
- 可以使用“chown”命令来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chown new - owner:new - group file.txt”可以将文件file.txt的所有者改为new - owner,所属组改为new - group。
服务管理
1、启动、停止与重启服务
- 在CentOS中,使用“systemctl”命令,要启动httpd服务(假设已安装),执行“systemctl start httpd”;要停止服务,执行“systemctl stop httpd”;要重启服务,执行“systemctl restart httpd”,可以使用“systemctl status httpd”来查看服务的状态,包括是否正在运行、最近的启动日志等信息。
- 在Ubuntu中,对于较旧版本,可以使用“service”命令,启动ssh服务可以执行“service ssh start”,停止执行“service ssh stop”,重启执行“service ssh restart”,对于较新版本,也开始使用“systemctl”命令进行服务管理,操作方式与CentOS类似。
2、服务开机自启
- 在CentOS中,使用“systemctl enable service - name”命令来设置服务开机自启,systemctl enable httpd”,要取消开机自启,可以使用“systemctl disable service - name”命令。
- 在Ubuntu中,对于使用“systemctl”管理的服务,操作与CentOS相同,对于旧版本使用“update - rc.d”命令,update - rc.d ssh enable”来设置ssh服务开机自启,“update - rc.d ssh disable”来取消开机自启。
安全配置
1、防火墙设置
- 在CentOS中,默认的防火墙是firewalld,可以使用“firewall - cmd”命令进行管理,要允许http服务(端口80)通过防火墙,可以执行“firewall - cmd - - add - service = http - - permanent”,- - permanent参数表示永久生效,然后执行“firewall - cmd - - reload”来重新加载防火墙规则,要查看防火墙规则,可以执行“firewall - cmd - - list - all”。
- 在Ubuntu中,默认的防火墙是ufw(Uncomplicated Firewall),要允许http服务通过防火墙,可以执行“ufw allow http”,要查看防火墙状态,可以执行“ufw status”,要启用防火墙执行“ufw enable”,要禁用执行“ufw disable”。
2、SSH安全配置
- 对于SSH服务,首先要修改默认端口(默认是22),在CentOS中,编辑“/etc/ssh/sshd_config”文件,找到“#Port 22”这一行,将其修改为“Port new - port - number”(Port 2222”),然后重启ssh服务“systemctl restart sshd”,可以限制SSH登录的用户,在文件中设置“AllowUsers username1 username2”,只允许指定的用户登录。
- 在Ubuntu中,同样编辑“/etc/ssh/sshd_config”文件进行端口修改和用户限制等操作,重启ssh服务使用“service ssh restart”(旧版本)或者“systemctl restart sshd”(新版本)。
磁盘管理
1、磁盘分区与格式化
- 在CentOS中,如果要对新添加的磁盘进行分区,可以使用fdisk命令,执行“fdisk /dev/sdb”(假设新磁盘为/dev/sdb),然后按照命令提示进行分区操作,如创建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等,分区完成后,可以使用mkfs命令进行格式化,mkfs.ext4 /dev/sdb1”(将/dev/sdb1分区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
- 在Ubuntu中,也可以使用fdisk或者parted命令进行磁盘分区,对于格式化,同样使用mkfs命令,操作与CentOS类似。
2、磁盘挂载与卸载
- 在CentOS中,要挂载磁盘分区,可以编辑“/etc/fstab”文件,要挂载/dev/sdb1分区到/mnt/data目录,可以添加一行“/dev/sdb1 /mnt/data ext4 defaults 0 0”,然后执行“mount - a”命令来挂载所有在“/etc/fstab”文件中定义的分区,要卸载分区,可以执行“umount /dev/sdb1”。
- 在Ubuntu中,挂载和卸载磁盘分区的操作与CentOS类似,也是通过编辑“/etc/fstab”文件来实现持久挂载,使用“mount”和“umount”命令进行临时挂载和卸载操作。
日志管理
1、日志查看与分析
- 在CentOS中,系统日志主要存放在“/var/log”目录下。“/var/log/messages”文件记录了系统的大部分信息,包括内核消息、服务启动和停止信息等,可以使用“less /var/log/messages”命令来查看日志文件内容,使用“grep”命令进行关键字搜索,如“grep 'error' /var/log/messages”可以搜索包含“error”关键字的日志行。
- 在Ubuntu中,同样“/var/log”目录下存放着各种日志文件,如“/var/log/syslog”包含系统相关的日志信息,查看和分析日志的方法与CentOS类似,也可以使用less和grep等工具。
2、日志轮转
- 在CentOS中,logrotate工具用于日志轮转,默认的配置文件位于“/etc/logrotate.conf”,对于特定的服务日志,如httpd的日志轮转配置可能位于“/etc/logrotate.d/httpd”,可以根据需求修改配置文件中的参数,如设置日志文件保留的天数、日志文件的大小限制等。
- 在Ubuntu中,也使用logrotate工具进行日志轮转,配置文件的位置和操作与CentOS类似。
通过以上对Linux服务器基本配置的介绍,包括系统安装与更新、网络配置、用户与权限管理、服务管理、安全配置、磁盘管理和日志管理等方面,能够使服务器管理员对Linux服务器的基本操作和配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管理和维护Linux服务器,确保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安全可靠以及高效地提供各种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zhitaoyun.cn/120087.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