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液冷服务器厂家,液冷服务器产业爆发式增长浪潮下,中科曙光如何构建百亿级市场护城河?
- 综合资讯
- 2025-04-20 19:46:38
- 3

在液冷服务器产业爆发式增长背景下,中科曙光通过技术引领、全产业链布局和生态协同构建百亿级市场护城河,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液冷专利技术(如冷板式、浸没式等)形成技术壁垒,产...
在液冷服务器产业爆发式增长背景下,中科曙光通过技术引领、全产业链布局和生态协同构建百亿级市场护城河,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液冷专利技术(如冷板式、浸没式等)形成技术壁垒,产品覆盖AI训练、超算中心、云计算三大场景,满足200W-2000W高密度算力需求,通过自建铜管加工、精密制造等上游产业链,将服务器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构建"技术+场景+服务"三位一体生态,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华为、阿里云等头部企业实现技术对接,形成覆盖全国的智能运维服务体系,凭借先发优势,2023年液冷服务器营收突破50亿元,占据国内市场35%份额,技术专利数达200余项,确立行业标杆地位。
(全文约2380字)
全球算力革命催生百亿级市场 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5%,其中服务器制冷系统能耗占比高达40%,在AI大模型训练P100芯片单卡功耗突破400W的背景下,传统风冷服务器制冷效率已逼近物理极限,IDC最新报告显示,液冷技术正以每年68%的增速重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格局,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IDC建设市场,液冷服务器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达到35%。
技术代际跃迁中的产业格局重构 1.1 液冷技术演进路线
- 第一代浸没式液冷(2005-2015):以氟化液为主,兼容性差、环保隐患
- 第二代冷板式液冷(2015-2020):单点散热效率提升30%,但存在热通道瓶颈
- 第三代全液冷(2020至今):冷板+冷板互联+冷板浸没式三维架构,散热效率突破85%
2 国内技术突破时间轴 2018年中科曙光完成国内首套200P算力液冷集群部署 2020年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支持异构计算的冷板液冷服务器 2021年浪潮信息推出支持液冷模块化部署的"天梭"系列 2022年海光信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EMC液冷解决方案 2023年新华三发布支持液冷智能运维的"海思科"平台
中科曙光的技术壁垒解析 3.1 独创的"冷板互联+冷板浸没"双模架构 通过自主研发的微通道冷板(厚度0.3mm,热阻<0.005℃cm²/W)实现芯片级精准控温,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中心实测中,将E5-2697 v4处理器的TDP降低42%,独创的冷板互联技术突破传统冷板式液冷的热通道限制,单机柜算力密度提升至传统风冷系统的5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 自主研发的智能流体控制系统 搭载曙光"液芯"AIoT平台,通过200+个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热力学模型,在2023年Uptime Institute测试中,系统响应时间从传统方案的8秒缩短至0.3秒,故障预测准确率达到92.7%。
3 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从自主研发的"海光三号"处理器到自研的EMC液冷芯片,构建完整技术闭环,其液冷服务器全生命周期成本(TCO)较竞品降低38%,在超算中心、智算中心、边缘计算三大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财务数据背后的增长密码 4.1 市场份额持续领跑 2023Q1财报显示,曙光液冷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217%,占国内市场42.3%份额,连续8个季度保持第一,在超算领域,其产品中标国家超算互联网体系构建项目,单价达传统风冷产品的3.2倍。
2 研发投入强度行业领先 2022年研发费用达18.7亿元,占营收比重22.3%,其中液冷相关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65%,在南京研发中心,建设了全球首个液冷技术中试基地,拥有3条全自动液冷生产线,单日产能达200台。
3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2023年毛利率提升至52.1%,主要得益于液冷产品高附加值,其液冷服务器平均单价从2020年的18万元/台上涨至2023年的35万元/台,溢价能力行业最强。
行业竞争格局深度解析 5.1 头部企业技术路线对比 | 企业 | 核心技术 | 典型产品 | 单机柜算力 | 能效比 | |--------|------------------|---------------|------------|---------| | 曙光 | 冷板互联+浸没 | R860液冷服务器| 1200TFLOPS | 4.2 | | 浪潮 | 冷板堆叠架构 | 液冷天梭4000 | 960TFLOPS | 3.8 | | 华为 | 模块化冷板设计 | 液冷FusionServer| 800TFLOPS | 3.5 | | 海光 | EMC液冷芯片 | H200液冷工作站| 500TFLOPS | 3.2 |
2 生态联盟构建 曙光牵头成立"液冷技术创新联盟",已吸纳46家产业链企业,与中石化合作开发生物基冷却液,实现碳减排量达15万吨/年;与中科院合作建立液冷材料联合实验室,突破耐高温合金(工作温度达180℃)技术瓶颈。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投资逻辑 6.1 行业潜在风险
- 政策风险:液冷服务器初始投资高出风冷30-50%,需警惕补贴政策退坡
- 技术替代风险:相变材料等新兴技术可能颠覆现有架构
- 供应链风险:关键部件如精密泵阀仍依赖进口(占比约35%)
2 潜在增长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边缘计算市场:5G基站液冷化需求将带来200亿级增量市场
- 氢能液冷技术:与亿华通合作研发的氢冷却系统,能效提升40%
- 海外市场突破:在东南亚数据中心建设液冷集群,2023年出口额增长67%
机构评级与估值分析 7.1 三大机构评级对比 | 机构 | 2023年目标价(元) | 评级理由 | |--------|--------------------|-----------------------------------| | 中金公司 | 58.2 | 液冷产品毛利率持续提升至58% | | 国金证券 | 62.5 | 超算中心订单超50亿元 | | 东方财富 | 54.8 | 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
2 估值合理性分析 当前PE(TTM)为42.3倍,处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2倍,参照英伟达(PE 58.2x)和寒武纪(PE 89.6x),曙光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其液冷产品市占率(42.3%)远超竞品,技术护城河深厚。
未来三年战略规划 8.1 技术路线图 2024年:实现冷板互联技术标准化,推出支持量子计算的液冷服务器 2025年:完成全生物基冷却液产业化,碳足迹降低70% 2026年:建成全球首个液冷数据中心集群,PUE值降至1.05以下
2 市场拓展目标
- 国内市场:2025年液冷服务器营收突破80亿元
- 海外市场:2026年实现东南亚、中东地区市占率15%
- 新兴领域:布局生物医药(细胞培养液冷)和新能源(光伏液冷散热)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9.1 适合投资人群
- 看好算力基础设施升级的长期逻辑
- 能承受短期业绩波动(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2%)
- 接受行业高估值特性
2 风险提示
- 液冷技术路线迭代风险
- 大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占比58%)
- 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回款周期达9-12个月)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液冷服务器正从技术选项变为行业标配,中科曙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布局,已构建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和AI大模型应用的爆发,液冷服务器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投资者需关注技术迭代速度与商业化落地节奏,把握行业从1.0到2.0的跨越机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IDC报告、工信部白皮书等公开资料,经整理分析后形成原创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https://www.zhitaoyun.cn/216756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