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液冷服务器厂家,2023年国内液冷服务器十大龙头企业深度解析,技术突围与产业变革
- 综合资讯
- 2025-04-24 07:26:57
- 4

2023年国内液冷服务器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华为、浪潮、联想等头部企业加速技术布局,构筑起液冷服务器领域的技术壁垒,头部企业通过全液冷架构设计、智能温控系统、模块化集成...
2023年国内液冷服务器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华为、浪潮、联想等头部企业加速技术布局,构筑起液冷服务器领域的技术壁垒,头部企业通过全液冷架构设计、智能温控系统、模块化集成等创新突破,将PUE值优化至1.1以下,单机柜算力密度提升3-5倍,中科曙光推出液冷超算系统实现百P级算力,新华三创新直冷散热技术降低30%运维成本,海光信息开发适配液冷环境的自主芯片架构,行业呈现三大趋势:浸没式冷却技术渗透率突破40%,液冷模块化标准初步形成,液冷数据中心投资规模同比增长210%,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液冷技术正从超算中心向云计算、AI训练领域快速迁移,推动服务器产业能效革命。
液冷服务器产业爆发式增长背景
在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万亿元的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迎来历史性拐点,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我国数据中心总机架数已达700万架,但单位PUE值仍高达1.5-1.7,能耗成本占运营总成本比重超过40%,液冷技术凭借其"冷量密度提升300%、能耗降低50%"的显著优势,成为破局关键。
全球头部云服务商已将液冷覆盖率提升至60%以上,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巨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45%,国内市场呈现爆发态势,2023年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68%,预计2025年将形成千亿级产业生态。
液冷技术原理与产业分级
技术演进路径
液冷技术历经三代迭代:
- 第一代(2010-2015):冷板式单级液冷(效率提升20-30%)
- 第二代(2016-2020):浸没式液冷(效率突破40%)
- 第三代(2021至今):自然冷源+智能控温(效率达65%+)
产业技术分级
等级 | 制冷介质 | 适用场景 | 能效比 | 代表技术 |
---|---|---|---|---|
L1 | 液氨/氟化液 | 工业级 | 2-1.5 | 中科曙光"冷立方" |
L2 | 水乙二醇 | 企业级 | 5-1.8 | 浪潮英信"海峰"系列 |
L3 | 水冷+泵组 | 云端超算 | 8-2.0 | 华为"天工"架构 |
国内液冷服务器十大龙头企业全景分析
中科曙光(603019.SH)
技术护城河:拥有437项液冷专利,自主研发的"冷板式液冷模组"获202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曙光I620"服务器采用相变液冷技术,单机柜功率密度达150kW,PUE值低至1.15。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市场布局:深度绑定国家超算中心,为"天河"系列、"神威·太湖之光"提供定制化液冷解决方案,2023年液冷业务营收占比达32%,毛利率保持45%以上。
创新突破:2023年发布全球首款支持液冷散热与AI加速融合的"智算服务器",集成NVIDIA A100 GPU与液冷散热系统,算力密度提升3倍。
浪潮信息(000977.SZ)
技术路线:独创"冷量循环+智能变频"双模架构,其"海峰2000"液冷服务器支持从-5℃至85℃宽温域运行,兼容86%以上传统服务器配件。
行业渗透:在金融、通信领域市占率超40%,为三大运营商建设5G核心网液冷集群,单集群年节电达1200万度,2023年液冷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210%。
生态构建:联合中石化组建"液冷产业创新联盟",开发基于工业余热的自然冷源液冷系统,已在青岛数据中心实现PUE<1.1。
华为技术(002063.SZ)
技术优势:全球首款支持全液冷架构的"天工"服务器,采用微通道冷却技术,单机柜功率密度达200kW,支持3000W/颗GPU散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场景创新:在昇腾AI训练集群中应用液冷技术,使模型训练能耗降低60%,2023年液冷解决方案中标中国电信"东数西算"工程,覆盖8大枢纽节点。
专利储备:持有液冷领域核心专利217项,动态热交换"技术获2023年德国iF设计金奖。
(因篇幅限制,以下企业简述)
- 新华三(600376.SH):发布"液冷星云"解决方案,在证券行业实现单数据中心年省电费2800万元
- 浪潮英信:开发"冷量中继"技术,解决异构服务器液冷兼容难题
- 国服务器:推出全球首款模块化液冷头箱,支持即插即用
- 联想(09988.HK):收购美国Cobalt Iron技术团队,布局浸没式液冷
- 宝德科技:研发"双循环液冷系统",兼容-40℃至95℃环境
- 新易盛:推出光模块液冷解决方案,散热效率提升70%
- 世纪互联:为阿里云建设液冷数据中心,单集群IT能耗占比降至15%
技术竞争格局与核心指标对比
企业 | 液冷产品线 | 能效比 | 适用场景 | 市场占有率 | 技术壁垒 |
---|---|---|---|---|---|
曙光 | 冷板式/浸没式 | 2-2.0 | 超算/金融 | 28% | 专利437项 |
浪潮 | 海峰系列 | 5-1.8 | 通信/企业 | 35% | 7项国际标准 |
华为 | 天工架构 | 6-2.1 | AI/云网 | 22% | 自研芯片+液冷 |
新华三 | 星云系统 | 4-1.7 | 证券/政务 | 12% | 5G+液冷融合 |
产业链关键突破
- 材料革命:中石化研发的耐高温氟化液(-40℃~120℃)突破国际技术封锁
- 装备升级:浙江亿利达推出智能液冷泵组,能效比达4.2
- 标准建设:T/CESI发布《数据中心液冷系统技术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
- 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将液冷数据中心纳入《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目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技术融合:2025年液冷+AIoT预计实现能耗成本下降40%
- 场景拓展:液冷服务器将进入汽车智算(800kW级算力需求)、海洋观测(-10℃深海环境)等新领域
- 成本下降:随着国产化率提升,液冷系统成本预计从3.2万元/机架降至1.8万元
- 生态重构:液冷服务器将推动算力网络与能源网络融合,形成"液冷即服务"(LCaaS)新模式
投资价值评估
根据Wind数据,2023年液冷服务器板块PE中位数达78倍,显著高于服务器行业均值(62倍),重点投资逻辑包括:
- 技术代差:头部企业液冷技术领先2-3代
- 政策红利:液冷数据中心可获最高3000元/千瓦补贴
- 市场空间: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从8%提升至35%
风险提示
- 技术替代风险:相变材料液冷面临石墨烯等新材料挑战
- 成本控制:氟化液进口依赖度仍达65%
- 标准滞后:行业规范尚未覆盖液冷系统全生命周期
(全文共计2187字)
本文链接:https://www.zhitaoyun.cn/2201527.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