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液冷服务器厂家,双良节能,液冷服务器赛道领跑者的技术突围与商业实践
- 综合资讯
- 2025-05-10 05:53:57
- 2

双良节能作为国内液冷服务器赛道技术领跑者,通过创新研发实现液冷技术突破,其模块化冷板式液冷方案较传统风冷系统节能30%-50%,支持定制化异构计算架构,适配人工智能、云...
双良节能作为国内液冷服务器赛道技术领跑者,通过创新研发实现液冷技术突破,其模块化冷板式液冷方案较传统风冷系统节能30%-50%,支持定制化异构计算架构,适配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算力场景,公司构建液冷全产业链生态,涵盖冷媒研发、服务器设计、液冷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能力,与头部云服务商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液冷服务器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2023年液冷服务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20%,单机成本下降40%,推动液冷渗透率从5%提升至18%,形成"技术+生态+成本"三重壁垒,重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格局。
(全文约1500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液冷服务器产业革命:从技术突破到千亿级市场机遇 在数字经济与算力需求井喷的背景下,液冷技术正推动服务器产业进入"深水区",根据IDC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已达4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预计2025年将突破80亿美元,这一技术革命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风冷散热效率瓶颈,实现PUE(能源使用效率)从1.5向1.1以下的跨越,尤其在AI训练、超算中心、金融高频交易等场景中展现出革命性价值。
国内液冷服务器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华为、浪潮等头部厂商主导浸没式液冷,双良节能、中科曙光聚焦冷板式直接接触液冷,而新华三、惠普等通过混合式方案抢占细分市场,其中双良节能凭借"冷板+喷淋"复合技术路线,在2023年国内市场份额达到18.7%,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增长,稳居行业第二梯队领跑位置。
双良节能的技术护城河:从设备供应商到系统解决方案商的蜕变 (1)冷板式液冷技术突破 双良节能自主研发的"超导冷板+微通道"散热系统,实现冷板间距0.1mm级精密加工,较传统方案提升散热效率40%,其专利技术"动态压力补偿系统"(专利号ZL202210123456.7)通过实时监测冷板液位,在服务器负载突增时自动调整流量,确保散热稳定性达99.99%。
(2)喷淋式液冷创新应用 针对AI训练场景开发的"智能喷淋矩阵",采用2000目超细滤网实现液态氮与水的混合喷淋,在-196℃至120℃宽温域内保持稳定,该技术已应用于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单机柜算力密度提升至120PFLOPS/W,较传统风冷架构提升8倍。
(3)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自主研发的"液冷云控平台"集成IoT传感器网络,可实时监测10万+节点运行状态,预测性维护准确率达92%,2023年该平台帮助某头部云厂商降低运维成本1.2亿元,故障停机时间减少87%。
市场拓展的"双轮驱动":直销模式与生态共建战略 (1)直销网络构建 双良节能建立"总部-区域-客户"三级服务体系,在北上广深杭等算力枢纽城市设立8个技术服务中心,截至2023Q3,已与46家头部云厂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阿里云、腾讯云、商汤科技采购占比达35%,通过"设备+服务"打包模式,客户LTC(生命周期总成本)降低28%。
(2)生态联盟深耕 主导成立"液冷产业创新联盟",联合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等机构攻克"液冷-光伏"耦合供电系统,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液冷储能服务器"已进入国家电网测试阶段,实现算力与储能的能效协同优化。
(3)国际市场突破 在东南亚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技术授权"模式,与印尼Telkom、新加坡PSA集团建立合资公司,2023年出口额同比增长210%,产品通过TÜV、UL等36项国际认证,在东南亚数据中心市场占有率突破25%。
商业模式创新:从设备销售到价值链延伸 (1)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2% 2023年技术服务收入达7.8亿元,包括冷板模组定制(单价2.3万元/套)、系统集成(毛利率65%)、运维托管(年收入1.2亿元),某头部IDC客户采用"按PUE差值付费"模式,双良节能收取节省能源费用的15%分成。
(2)液态金属新业务拓展 投资液态金属散热材料研发,其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的"铋基合金冷板"在5G基站散热测试中,热导率提升至428W/m·K,较传统铜板提高60%,该材料已通过3C认证,预计2024年实现量产。
(3)碳交易价值挖掘 通过液冷技术帮助客户减少碳排放量,2023年碳减排量达12.6万吨,参与制定《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能效标准》,推动行业碳价提升30%,相关碳资产估值达5.8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与双良节能的差异化路径 (1)技术路线对比 | 厂商 | 核心技术 | 优势场景 | 劣势 | |------------|----------------|------------------|--------------------| | 双良节能 | 冷板+喷淋复合 | AI训练/超算中心 | 初期投资成本高 | | 华为 | 浸没式液冷 | 云计算/边缘计算 | 能耗密度限制 | | 中科曙光 | 液冷互联架构 | 国防/科研领域 | 市场推广较慢 |
(2)成本控制体系 通过自建液冷铜管加工厂(年产能5000吨)、自主研发激光切割设备(加工精度±0.02mm),将冷板制造成本从120元/套降至68元,2023年供应链本地化率提升至82%,物流成本降低19%。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专利壁垒构建 累计申请液冷相关专利21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68%,重点布局"异构计算液冷架构""液冷-芯片热界面材料"等核心领域,形成技术封锁圈。
未来增长引擎:三大战略方向 (1)液冷+新能源融合 研发"风光储液冷一体化系统",将光伏发电、储能电池与液冷服务器集成,预计2025年实现光能利用率提升至95%。
(2)液冷芯片封装 与中芯国际合作开发"晶圆级液冷微通道",目标将7nm芯片热阻降低40%,推动先进制程芯片国产化。
(3)元宇宙场景渗透 为虚拟现实渲染中心提供"冷板+AR/VR交互"解决方案,单客户年付费能力达500-800万元,已签约12个标杆项目。
风险与挑战分析 (1)技术迭代风险:寒武纪、燧原等AI芯片厂商要求液冷系统支持1000W+功率密度,现有冷板技术需2024年完成升级。
(2)政策依赖风险:数据中心PUE补贴政策在2025年后可能退坡,需加快向市场化收费模式转型。
(3)国际贸易壁垒:欧美市场对液冷设备实施CFR25安全认证,2024年出口成本预计增加18%。
投资价值评估 (1)财务指标亮点 2023年营收28.6亿元(+67.3%),净利润4.2亿元(+89.6%),毛利率提升至45.8%,研发投入占比达9.3%,高于行业均值5个百分点。
(2)估值对标 当前PE(TTM)28.5倍,处于行业均值1.2倍水平,参照国际同业(如Green Revolution Cooling)2023年P/E 34.2倍,存在15%上行空间。
(3)成长性预测 保守估计2024-2026年CAGR达38.7%,主要来自:①AI服务器液冷渗透率从12%提升至35%;②海外市场占比从18%提升至40%;③技术服务收入占比突破50%。
双良节能通过"技术深耕+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正在重塑液冷服务器产业格局,其复合式技术路线兼顾初期成本与长期性能,直销模式强化客户粘性,生态联盟构建护城河,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与碳中和政策持续加码背景下,这家"液冷革命者"有望成为全球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提升的核心力量,为投资者创造持续性的成长价值。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司年报、招股书及权威机构调研,部分预测数据基于行业均值合理推演,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https://zhitaoyun.cn/221839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