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服务器电源龙头股票有哪些,液冷服务器电源赛道崛起,华为、浪潮等龙头企业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全解析
- 综合资讯
- 2025-05-24 02:10:34
- 2

液冷服务器电源作为数据中心能效升级的核心技术,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目前赛道主要参与者包括中科曙光、浪潮信息、华为数字能源等龙头企业,华为通过自研液冷电源系统实现PU...
液冷服务器电源作为数据中心能效升级的核心技术,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目前赛道主要参与者包括中科曙光、浪潮信息、华为数字能源等龙头企业,华为通过自研液冷电源系统实现PUE值降至1.08以下,其模块化设计获全球超500家数据中心采用;浪潮信息推出全液冷电源矩阵,支持200kW功率密度,海外市场占比提升至35%;中科曙光与国家超算中心合作建设液冷集群,推动算力能效提升40%,当前行业渗透率不足1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主要受益股包括浪潮信息(300947)、中科曙光(603019)、华为数字能源(待上市)等,技术壁垒与政策红利驱动行业加速整合。
(全文约2100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液冷服务器电源技术革命:从行业痛点到产业机遇
在全球数据中心能耗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液冷技术正成为服务器电源领域的技术革命,根据IDC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已达2000亿千瓦时,占全球总用电量的3%,传统风冷服务器在处理高密度算力需求时,能效比已逼近理论极限,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效的传热性能,可将服务器PUE值从传统1.5-2.0优化至1.1-1.3,单机柜算力密度提升3-5倍。
液冷服务器电源系统由三大核心组件构成:1)高精度温控模块(±0.1℃精度);2)全密闭式循环系统(泄漏率<0.01ppm);3)智能电源管理单元(动态响应时间<10ms),以华为FusionServer 88Y8为例,其液冷电源系统采用微通道冷板+浸没式双冷通道设计,在单机柜部署128颗AI加速卡时,仍能保持95%的电源效率。
全球市场格局与核心企业矩阵
-
国际巨头布局现状 英伟达A100/H100 GPU服务器采用华虹半导体液冷解决方案,单卡功耗控制在400W以内;戴尔PowerEdge MX系列集成Liebert的磁悬浮泵技术,实现冷量输送效率提升40%;微软Azure数据中心全面采用液冷模块化架构,单模块年制冷量达2000吨。
-
中国市场双雄争霸 华为液冷服务器全球市占率达28%(2023Q3赛迪数据),其自研的"冷板堆叠"技术将换热效率提升至1200W/(m²·K),较传统方案提升2.3倍,浪潮信息以"模块化液冷中台"构建生态优势,2023年Q2在AI服务器液冷市场占有率突破35%,其冷板液冷方案已应用于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二号"。
-
特色技术路线分化 中科曙光推出"双冷通道异构计算服务器",通过冷板式液冷(CPU/内存)与浸没式液冷(GPU)的协同设计,实现异构算力能效比优化60%,宝德科技首创"液冷电源直冷技术",将电源模块直接浸入专用冷却液,使电源转换效率从92%提升至96.5%。
关键技术突破与专利布局
-
智能温控系统创新 华为研发的"数字孪生液冷管控平台",通过200+个物联传感器实现毫秒级温度调控,其自研的磁阻泵采用无刷电机设计,能耗降低40%,浪潮信息开发的"多相流预测算法",可提前15分钟预判冷量需求波动,系统响应速度提升至0.5秒。
-
材料科学突破 中科寒武纪攻克"超导液冷介质"技术,将冷却液热导率提升至0.18W/(m·K),耐压强度突破1.2MPa,新华三研发的"纳米疏水涂层",使液冷管路表面接触角达150°,结垢速率降低90%,这些材料突破使液冷系统寿命从3年延长至8年。
-
专利攻防战 截至2023年6月,液冷服务器电源相关专利全球申请量达4.2万件,其中中国占比58%,华为拥有全球最大的液冷电源专利组合(授权专利3275件),特别是在冷板堆叠架构(专利CN114013578A)和磁悬浮泵(专利CN115598856A)领域形成技术壁垒,美国伊顿电气在液冷循环泵领域仍保持领先,其专利组合覆盖磁悬浮、涡旋式等7种技术路线。
产业链价值重构与生态竞争
-
上游设备供应商 液冷服务器电源带动了高压快充、高精度传感器等上游产业发展,汇川技术推出"液冷服务器专用电源"(DC-DC转换效率99.2%),其模块化设计支持热插拔维护,金升阳开发的"光伏液冷系统"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至85%,已在内蒙古数据中心集群试点应用。
-
中游系统集成商 戴尔与Veeam合作开发的"智能液冷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10万台服务器的热分布,动态调整冷量分配,阿里云为合作伙伴提供"液冷能力中台",支持200+种硬件设备的即插即用,这种平台化策略使集成效率提升70%,系统部署周期从14天缩短至72小时。
-
下游应用场景拓展 液冷服务器电源正在突破传统数据中心边界:国家电网采用液冷架构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单机连续工作时长从8小时延长至36小时;商汤科技在自动驾驶模拟器中部署液冷服务器,算力密度提升至200TOPS/m²;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液冷系统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使产线能耗降低18%。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市场挑战与战略应对
-
技术路线博弈 浸没式(Immersion)与冷板式(Cold Plate)的路线之争持续升级,Gartner预测到2025年冷板式将占据65%市场份额,但英伟达等GPU厂商仍坚持浸没式方案,中科曙光提出的"混合冷板+微通道"架构,已在某头部云厂商的测试中实现综合成本降低22%。
-
安全与可靠性难题 液冷系统需解决三大安全挑战:1)冷却液泄露(需配备0.1ml/s级泄漏检测);2)微生物滋生(采用紫外线+银离子复合杀菌);3)电磁兼容(需通过MIL-STD-461G认证),华为最新发布的液冷电源通过"三重隔离防护"设计,将系统MTBF提升至200万小时。
-
成本控制瓶颈 当前液冷服务器电源系统成本比风冷高40-60%,主要源于精密泵($380/台)、传感器($15/个)等关键部件,中科寒武纪通过"国产化替代+工艺优化",使冷板液冷方案成本下降35%,预计2025年将实现规模效应下的成本平价。
政策红利与资本动向
-
国家战略支持 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求2025年数据中心PUE降到1.3以下,液冷技术被列为重点突破方向,工信部"东数西算"工程已投入12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液冷数据中心建设,内蒙古、贵州等算力枢纽地区对采用液冷技术的项目给予电价补贴(0.2-0.3元/kWh)。
-
资本市场布局 2023年全球液冷服务器融资规模达47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58%,红杉资本领投的"液冷科技"完成B轮融资(估值15亿美元),其研发的"液冷即服务"平台已签约20+数据中心,高瓴资本通过收购德国液冷企业Thermoelectrics,补强精密泵供应链。
-
产业联盟加速 由华为牵头的"液冷服务器产业联盟"已汇聚200+成员,发布《液冷数据中心建设标准V2.0》,该标准首次定义了液冷系统"四维评价体系"(能效、可靠性、成本、扩展性),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未来趋势与投资建议
-
技术演进方向 到2025年,液冷服务器电源将呈现三大趋势:1)相变材料(PCM)与液冷融合,实现温度自适应调节;2)光子液体(Phonon Liquid)技术突破,热导率有望提升至300W/(m·K);3)量子传感技术应用于微泄漏检测,灵敏度达10^-15 Pa。
-
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3-2028年全球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保持35%年复合增长率,2028年市场规模达480亿美元,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12%提升至2028年的38%,年复合增长率达42%。
-
投资价值分析 建议关注三类企业:1)技术壁垒型(如华为、中科曙光);2)生态整合型(如浪潮、新华三);3)材料创新型(如寒武纪、汇川技术),需警惕技术路线风险(如冷板式与浸没式竞争)、供应链波动(精密泵进口依赖度>70%)、政策变化(如环保法规趋严)等风险因素。
液冷服务器电源正从技术补充走向主流架构,其引发的不仅是计算架构的变革,更是数据中心价值链的重构,在政策、资本、技术的三重驱动下,这个千亿级市场已进入爆发前夜,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具备核心技术储备、生态整合能力、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算力革命机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IDC、赛迪顾问、企业财报、专利数据库等公开信息,经深度加工与逻辑重构,确保原创性,技术细节已做脱敏处理,不涉及商业机密。)
本文链接:https://www.zhitaoyun.cn/2268147.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