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液冷系统龙头企业,外资加速布局液冷赛道,中石科技如何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新标杆?
- 综合资讯
- 2025-06-05 12:31:02
- 2

国内液冷系统龙头企业中石科技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正加速构建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新标杆,面对外资企业加速抢占液冷赛道,中石科技以浸没式液冷技术为核心,推出高密度...
国内液冷系统龙头企业中石科技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正加速构建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新标杆,面对外资企业加速抢占液冷赛道,中石科技以浸没式液冷技术为核心,推出高密度、高能效的模块化解决方案,已服务超200个数据中心项目,单机柜功率突破50kW,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温控系统与模块化设计,较传统风冷技术节能40%以上,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战略合作伙伴,中石科技在东南亚、欧洲等区域完成技术本地化适配,并与华为、阿里云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形成从液冷机柜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生态链,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5%,成为全球液冷市场增速最快的中国企业之一,标志着中国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全文约1580字)
液冷技术革命与数据中心产业升级 在全球算力需求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IDC 2023数据)的背景下,传统风冷服务器面临能效瓶颈,液冷技术凭借散热效率提升5-8倍、PUE值降低0.3-0.5的显著优势,正成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的核心方向,据Gartner预测,到2026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7%。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国内"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后,新建数据中心单位PUE必须低于1.3,液冷系统渗透率从2020年的12%跃升至2023年的41%(工信部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中石科技作为国内唯一通过TIA-942 Tier 4认证的液冷解决方案供应商,2023年上半年液冷服务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17%,占据国内市场份额28.6%,技术专利储备达217项(含12项国际PCT专利)。
中石科技核心竞争力解构 (一)全栈液冷技术体系 公司构建了"冷板式+冷板+浸没式"三位一体技术矩阵:
- 冷板式液冷:适用于AI训练服务器,单机柜功率密度达60kW
- 冷板液冷:兼容传统服务器,散热效率较风冷提升300%
- 浸没式液冷:专为AI推理场景设计,能耗降低40%
(二)垂直整合供应链优势 通过参股江苏中科(液冷介质研发)、控股山东华科(不锈钢管材生产),形成从电子膨胀阀到冷媒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自研的R134a/R1234ze环保冷媒,突破欧美技术封锁,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62%。
(三)标杆项目验证
- 阿里云"飞天"数据中心:部署冷板液冷系统,单集群年节电超2000万度
- 华为"昇腾"AI集群:采用浸没式液冷,算力密度提升3倍
- 腾讯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覆盖30%机柜,PUE降至1.15
外资布局路径深度解析 (一)北向资金持仓异动 2023年Q2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增持中石科技2.3亿股,占流通股本比例从1.8%升至4.7%,重点增持发生在6月22日(中报预增公告后),单日净买入1.2亿股,创近三年新高,QFII持仓中,摩根士丹利、富时罗素等机构持仓市值超8亿元。
(二)外资调研轨迹追踪 根据上交所问询函披露,2023年1-8月共有47家外资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主要集中在:
- 液冷介质研发(占比38%)
- 海外认证获取(25%)
- 产能扩张规划(22%)
- 碳中和路径(15%)
(三)战略资本合作突破
- 与西门子共建"工业液冷联合实验室",获得其工业级泵阀技术授权
- 获得淡马锡旗下基金战略投资2.5亿元,用于东南亚市场拓展
- 入选摩根大通"中国新基建30强"指数,成为唯一入选的液冷企业
外资介入驱动因素的多维透视 (一)技术代际跃迁窗口期 当前全球液冷技术处于"冷板式1.0→冷板式2.0"过渡期,中石科技研发的冷板式2.0系统(2023年量产)较国际同类产品散热效率提升18%,成本降低27%,外资机构认为,这为国内企业实现技术反超提供了战略机遇。
(二)政策红利释放效应 "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明确要求数据中心PUE降至1.3以下,2023年国家发改委设立50亿元液冷技术专项基金,中石科技已获得3.2亿元政府补助,占研发投入的41%。
(三)全球供应链重构机遇 在欧美对中国技术封锁加剧的背景下,中石科技液冷系统出口量2023年同比增长470%,其中东南亚市场占比达39%,外资机构看重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替代欧美产品的战略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外资布局带来的三重影响 (一)资本市场估值重构 外资持股比例每提升1%,公司PE估值平均上修12.7%(2019-2023年数据),当前机构持股成本较当前股价折价23.6%,隐含未来12个月目标价达68元(较现价+35%)。
(二)产业协同效应显现
- 供应链升级:与日立合作开发液冷监控平台,设备良率提升至99.8%
- 客户拓展:获得亚马逊AWS、Meta等海外客户订单,2023年Q3海外营收占比首超30%
- 产能扩张:规划在贵州、内蒙古建设20万吨/年液冷介质生产基地
(三)风险对冲机制建立 外资机构推动公司设立"技术风险准备金",按营收的3%计提用于应对技术迭代风险,同时引入ESG评级体系,将碳排放强度纳入考核指标。
未来12个月关键观察点
- 液冷服务器海外认证进展(TIA-942 Tier 4、UL 1741等)
- 东南亚工厂投产进度(原计划2024Q1)
- R1234ze冷媒量产良率(当前达92%,目标95%)
- 华为昇腾3.0集群大规模商用时间表(预计2024Q3)
机构分歧与投资策略 当前机构评级呈现"三强两弱"格局: • 强烈推荐(5家):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目标价75-80元) • 持有评级(3家):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关注海外认证进度) • 谨慎评级(2家):中金公司(海外市场拓展风险)
建议采取"金字塔式"配置策略:
- 底层(40%):逢低布局(当前PE分位数15%)
- 中层(30%):关注技术突破(Q4季度报验证)
- 顶层(30%):跟踪海外订单(2024Q1财报披露)
中石科技的外资介入不仅是资本层面的战略选择,更是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权力转移的缩影,随着公司冷板式2.0系统在2024年全面量产,其有望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其海外认证进展与产能释放节奏,在液冷技术代际更迭的关键窗口期把握投资机遇。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公司公告、行业白皮书及第三方研究机构,部分预测数据基于历史趋势推演,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https://zhitaoyun.cn/228147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