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常用端口号,以及服务对应的端口号,Windows服务器常用端口号详解及对应服务功能介绍
- 综合资讯
- 2024-11-08 17:43:37
- 1

Windows常用端口号包括80(HTTP)、443(HTTPS)、3389(RDP)、22(SSH)、110(POP3)、143(IMAP)、25(SMTP)等。这些...
Windows常用端口号包括80(HTTP)、443(HTTPS)、3389(RDP)、22(SSH)、110(POP3)、143(IMAP)、25(SMTP)等。这些端口号对应的服务功能涵盖了网络浏览、远程桌面、安全Shell访问、邮件传输等。详细介绍了每个端口号及其对应服务的具体功能。
在计算机网络中,端口号是用于标识网络服务的重要参数,在Windows服务器中,常用的端口号有很多,每个端口号对应着一种网络服务,了解这些端口号及其对应的服务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本文将详细介绍Windows服务器常用端口号及其对应服务功能。
Windows服务器常用端口号及对应服务
1、端口号:80
对应服务: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功能简介:HTT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协议之一,用于在Web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传输网页数据,80端口是HTTP协议的默认端口号,通常用于访问Web网站。
2、端口号:443
对应服务: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功能简介:HTTPS协议是HTTP协议的安全版本,通过SSL/TLS加密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安全,443端口是HTTPS协议的默认端口号,通常用于访问加密的Web网站。
3、端口号:21
对应服务:FTP(文件传输协议)
功能简介:FTP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标准协议,21端口是FTP协议的默认端口号,用于上传和下载文件。
4、端口号:22
对应服务:SSH(安全外壳协议)
功能简介:SSH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网络中提供安全的远程登录和数据传输服务,22端口是SSH协议的默认端口号,用于远程登录Windows服务器。
5、端口号:3389
对应服务:RDP(远程桌面协议)
功能简介:RDP协议是微软公司开发的远程桌面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实现远程桌面连接,3389端口是RDP协议的默认端口号,用于远程连接Windows服务器桌面。
6、端口号:110
对应服务:POP3(邮局协议第3版)
功能简介:POP3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从邮件服务器上接收电子邮件,110端口是POP3协议的默认端口号,用于接收电子邮件。
7、端口号:143
对应服务:IMAP(交互式邮件存取协议)
功能简介:IMAP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从邮件服务器上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143端口是IMAP协议的默认端口号,用于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
8、端口号:25
对应服务: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功能简介:SMTP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发送电子邮件,25端口是SMTP协议的默认端口号,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9、端口号:53
对应服务:DNS(域名系统)
功能简介:DNS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53端口是DNS协议的默认端口号,用于域名解析。
10、端口号:139
对应服务:NetBIOS
功能简介:NetBIOS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用于在网络中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139端口是NetBIOS的默认端口号,用于实现网络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11、端口号:445
对应服务:SMB(服务器消息块)
功能简介:SMB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用于在网络中实现文件和打印机共享,445端口是SMB协议的默认端口号,用于实现网络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12、端口号:873
对应服务:RSYNC
功能简介:RSYNC是一种文件同步工具,用于在本地和远程服务器之间同步文件,873端口是RSYNC的默认端口号,用于文件同步。
13、端口号:3306
对应服务:MySQL
功能简介:MySQL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3306端口是MySQL的默认端口号,用于数据库连接。
14、端口号:1433
对应服务:SQL Server
功能简介:SQL Server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1433端口是SQL Server的默认端口号,用于数据库连接。
15、端口号:8080
对应服务:Tomcat
功能简介:Tomcat是一种Java应用服务器,用于部署和运行Java Web应用程序,8080端口是Tomcat的默认端口号,用于Web应用程序访问。
了解Windows服务器常用端口号及其对应服务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本文详细介绍了15个Windows服务器常用端口号及其对应服务功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端口号,以确保网络安全和稳定。
本文链接:https://www.zhitaoyun.cn/686187.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