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你需要……吗”提供支持,传递关心。比起追问“为什么搞砸”,主动表达帮助意愿,能让孩子感受到关心而非指责,更愿意主动寻求或接受帮助。比如孩子沉迷手机,作业没写完。家长不要说“为什么又玩手机,作业不用做吗?”可以说“我看到你玩了很久手机,作业还没动,是不是遇到难题了?需要我陪你一起规划时间吗?”
5.用“如果是我,可能也会……”换位思考,深化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设想感受,让孩子觉得“你懂我”,建立情感共鸣后,再引导他们分享事情经过,沟通会更顺畅。比如孩子和同学吵架,回家后一直哭。家长不要说“为什么又和同学吵架?是不是你又做错了什么?”改说“和同学吵架肯定很难受吧,如果是我,被人误会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哭的。现在好点了吗?愿意告诉我发生什么了吗?”
664.85MB
查看101.48MB
查看37.8MB
查看345.28MB
查看
网友评论更多
340水宇峰k
A股疯狂吸金:保证金规模大增,部分机构减持债券加仓股票
2025/08/28 推荐
2424盛青学814
86家公司、183亿元! 谁在“甩卖”股票?
2025/08/27 推荐
769郎祥亮ck
枪声响起 朝韩发生了什么?是谁在“挑衅”或“侵犯”?
2025/08/26 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