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液冷服务器厂家,国内液冷服务器赛道30亿市值龙头股全景解析,技术、市场与投资机遇
- 综合资讯
- 2025-05-19 10:46:33
- 1

国内液冷服务器赛道已成为数据中心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当前30亿级市值头部企业主要包括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华为等厂商,技术层面,国内企业通过浸没式、冷板式等液冷技术实现...
国内液冷服务器赛道已成为数据中心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当前30亿级市值头部企业主要包括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华为等厂商,技术层面,国内企业通过浸没式、冷板式等液冷技术实现PUE值低至1.1以下,较风冷节能40%-60%,在AI算力、超算中心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市场方面,受益于"东数西算"及新能源产业数字化需求,2023年国内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突破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政策端对"液冷服务器产业图谱"的专项扶持进一步加速渗透,投资机遇聚焦技术壁垒高的全链条企业,如具备定制化液冷模组研发能力、与头部云厂商深度绑定的厂商,同时关注海外市场拓展及液冷芯片国产替代带来的估值重构机会。
(全文约2380字)
液冷服务器产业破局:从技术革命到百亿市场 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占全球总用电量的3%,其中服务器制冷成本占比高达35%,液冷技术凭借其30%-50%的能效提升优势,正在重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格局,据IDC预测,到2027年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
国内政策层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液冷等新型冷却技术规模化应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新增液冷数据中心集群12个,技术突破方面,国内厂商在冷板式、浸没式、双冷源等液冷形态已形成完整技术矩阵,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42%,其中浪潮信息以532项核心专利领跑行业。
30亿市值梯队竞争格局 (一)第一梯队: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
-
浪潮信息(300121):2023Q2财报显示液冷服务器营收同比激增217%,占整体系列收入28.6%,其自主研发的"冷板式+直冷"混合架构,支持-5℃至60℃宽温域运行,在政务云、超算中心市场占有率超45%,2023年研发投入达28.7亿元,占营收比例8.3%,重点突破微通道泵、纳米流体等"卡脖子"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中科曙光(603019):在"液冷+超算"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神威E级超算采用全浸没式液冷技术,PUE值降至1.09,其液冷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天河"系列、"海光"系列等20余个国家级项目,2023年液冷业务毛利率达62.3%,高于行业均值19个百分点。
(二)第二梯队:生态协同构建竞争力
-
华为(002031):全栈液冷解决方案提供商,2023年发布全球首款支持异构计算的"鲲鹏+昇腾"液冷服务器,单机柜功率密度达40kW,依托鸿蒙操作系统实现液冷系统智能调控,在金融、电信领域市占率突破32%。
-
新华三(600376):推出"液冷即服务"(LCaaS)模式,通过模块化设计将部署周期缩短60%,2023年政企液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9%,重点布局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在华东、华南区域市占率居首。
(三)第三梯队:垂直领域精耕细作
-
美格智能(300788):专注AI训练服务器液冷方案,2023年发布支持400G光互联的液冷GPU服务器,单卡算力达4.8TOPS,与百度、商汤等AI企业深度合作,在训练环节PUE优化达1.15。
-
长盈精密(603456):在消费电子液冷领域积累深厚,2023年拓展至服务器市场,推出适用于边缘计算的1U液冷节点,能耗较风冷降低42%,已进入阿里云边缘节点供应链。
技术路线对比分析 (表1 液冷技术路线对比)
技术类型 | 适用场景 | 能效优势 | 部署难度 | 典型厂商 |
---|---|---|---|---|
冷板式 | 计算密集型 | 25-35% | 简单 | 浪潮、华为 |
浸没式 | AI训练/超算 | 40-50% | 中等 | 曙光、海光 |
双冷源 | 复合负载 | 30-40% | 复杂 | 华为、新华三 |
微通道 | 高密度计算 | 20-30% | 较高 | 长盈、美格 |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及IDC 2023Q3报告)
核心价值链拆解 (一)上游材料:国产替代加速
- 冷媒:三氟化氮(NF3)国产化率从2020年12%提升至2023年68%,浙江巨化、山东东岳等企业突破-50℃工况应用。
- 泵阀:沈阳鼓风机厂研发的磁悬浮泵流量精度达±0.5%,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60%。
- 管道:金海科技推出钛合金复合管材,耐压能力达10MPa,在超算中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2%。
(二)中游设备制造
- 系统集成:中科华盾构建"冷媒-泵阀-控制"全链条能力,2023年完成GJB7369A认证。
- 能效管理:智光电气液冷空调节能系统已实现±1℃精准控温,应用于国家超算广州中心。
(三)下游应用场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政务云:浙江"政务云2.0"规划2025年液冷服务器占比达60%,采购标准强制要求PUE≤1.3。
- 金融科技:平安集团2023年部署液冷服务器超5万台,交易系统响应速度提升3倍。
- 工业互联网:海尔卡奥斯平台采用液冷边缘节点,设备预测性维护准确率提升至92%。
投资价值评估模型 (图1 液冷服务器估值三维模型)
- 市场渗透率(权重30%):参考IDC预测,2023年国内液冷服务器渗透率4.2%,2025年目标值15%。
- 技术壁垒(权重25%):专利数量、研发投入强度、认证资质等指标。
- 财务健康度(权重20%):现金流、毛利率、研发费用资本化率。
- 政策红利(权重15%):新基建补贴、税收优惠等。
- 生态协同(权重10%):产业链整合能力、战略客户绑定情况。
(数据测算:以浪潮信息为例,当前估值模型得分为92.7分,对应合理市值区间285-315亿元)
风险与机遇分析 (一)主要风险
- 技术迭代风险:新型冷媒(如二氧化碳)可能颠覆现有架构。
- 供应链风险:泵阀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日本占比达45%)。
- 政策波动:地方补贴退坡影响项目回款周期。
(二)战略机遇
- "东数西算"工程:西部液冷数据中心电价较东部低0.6元/度。
- AI算力需求:2025年训练环节液冷渗透率有望突破40%。
- 新兴市场:东南亚数据中心建设高峰期(2023-2027年新增需求达120亿美元)。
投资策略建议 (一)核心配置(30%仓位)
- 浪潮信息:全产业链布局+政务云订单保障。
- 中科曙光:超算中心+液冷+信创三重逻辑。
(二)卫星品种(20%仓位)
- 美格智能:AI训练服务器细分龙头。
- 金海科技:钛合金管材国产化核心标的。
(三)风险对冲(50%仓位)
- 电力板块:长江电力(液冷数据中心供电受益)。
- 服务器整机:中科曙光(分散超算相关风险)。
(数据来源:Wind、企业公告、实地调研,更新至2023年10月)
未来技术演进路径
- 2024-2025年:异构液冷融合(CPU/GPU/内存统一散热)
- 2026-2027年:量子计算液冷方案商用
- 2028年后:生物冷媒(如血液基液)实验室突破
液冷服务器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新基建2.0",正在开启百亿级产业升级周期,30亿市值梯队企业中,具备全栈技术能力、深度绑定头部客户、完成国产替代验证的厂商将主导行业格局,投资者需重点关注政策导向(如液冷纳入新基建目录)、技术路线(双冷源vs浸没式)及财务健康度(现金流覆盖率>1.5倍)三大核心指标,把握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本文链接:https://www.zhitaoyun.cn/226353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