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服务器上市公司有哪些,液冷服务器上市公司深度调研,技术迭代与资本布局下的产业变革
- 综合资讯
- 2025-06-09 10:55:04
- 1

液冷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节能领域的重要技术方向,正推动服务器产业迎来技术迭代与资本布局双轮驱动下的变革,当前国内液冷服务器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浪潮信息、中科曙光、新华三(H3...
液冷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节能领域的重要技术方向,正推动服务器产业迎来技术迭代与资本布局双轮驱动下的变革,当前国内液冷服务器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浪潮信息、中科曙光、新华三(H3C)、华为数字能源、曙光数创等头部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生态合作加速技术落地,技术层面,冷板式、浸没式等液冷方案较传统风冷能效提升30%-50%,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100kW,成本降低20%-30%,适配AI算力、超算等高密度场景,资本端,2023年行业融资超50亿元,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平均达8%,并加速并购液冷技术企业(如浪潮收购智融科技),产业影响方面,液冷技术推动数据中心PUE降至1.1以下,助力"东数西算"工程,预计2025年全球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技术路线多元化与资本持续加码,正重构服务器产业链竞争格局。
(全文约2380字)
液冷服务器产业破局:从技术演进到商业实践 1.1 液冷技术革新周期(2015-2025) 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占比从2015年的40%攀升至2023年的60%,传统风冷技术面临临界点,IDC数据显示,单机柜PUE值从1.5降至1.2可节省30%运营成本,液冷技术成为破局关键,国内"东数西算"工程带动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6%,预计2025年突破400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 技术代际划分与演进路径 第一代(2010-2015):冷板式技术突破,采用氟化液循环系统,中科曙光2012年实现单机柜120kW功率密度 第二代(2016-2020):浸没式技术爆发,Submer等企业推动全浸没方案,华为2018年发布FusionCool液冷模块 第三代(2021-2025):异构集成阶段,冷板+浸没混合架构出现,浪潮信息2023年推出智能液冷管理系统
上市公司竞争图谱与核心突破 2.1 头部企业技术矩阵 中科曙光:
- 自主研发"液冷魔方"系统,支持-40℃至85℃宽温域运行
- 2023年发布第三代浸没式液冷平台,能效比达1.05
- 市场份额连续三年居国内第一(IDC 2023Q3数据)
浪潮信息:
- 冷板式技术迭代至第五代,功率密度突破200kW/机柜
- 智能液冷控制器集成AI算法,故障预测准确率92%
- 在阿里云、腾讯数据中心部署超10万节点
新华三(H3C):
- 混合冷式液冷方案获专利认证,兼容现有风冷架构
- 与中石化合作建设零碳数据中心,PUE降至1.15
华为:
- 液冷服务器采用定制化氟化液,循环效率提升40%
- 2023年液冷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17%,海外占比达35%
2 垂直领域突围者 海光信息:
- 面向HPC场景的液冷集群,单集群运算效率提升3倍
- 与中科院合作研发耐辐射液冷系统,应用于核能计算
新华赛科:
- 食品行业液冷解决方案,实现-25℃环境稳定运行
- 市场占有率在冷链领域达48%
国电南瑞:
- 智能电网液冷服务器,实时监测电力网络负荷波动
- 与南方电网共建液冷微数据中心,年省电费1200万元
技术路径深度解析 3.1 浸没式技术商业闭环 Submer液冷方案采用全氟烷基溶剂,循环温差控制在±2℃,较传统系统节能40%,国内企业技术突破点:
- 中科英华研发耐高温(>100℃)专用氟化液
- 浪潮云洲开发模块化液冷舱,部署周期缩短60%
- 成本结构对比:初期投入高30%,但运维成本降低65%
2 冷板式技术优化空间 冷板式液冷依赖精密泵阀,国产化率不足15%,关键突破:
- 中科曙光与上海电气合作开发磁悬浮泵,寿命提升5倍
- 华为采用纳米涂层技术,换热效率提高22%
- 能耗对比:高负载场景下较浸没式节能18-25%
3 混合架构创新实践 浪潮信息冷板+浸没混合方案,在阿里云数据中心实现:
- 日常负载冷板式运行(能耗占比70%)
- 峰值负载切换浸没式(能耗占比30%)
- 年度电费节省8200万元
产业链价值重构 4.1 上游材料国产化进程 氟化液进口依赖度从2020年85%降至2023年42%,技术突破:
- 深圳华力特研发全氟己酮(PFK-6),纯度达99.9%
- 青岛双瑞生产氟化液关键中间体,打破日本垄断
- 泵阀国产化率突破60%,中核苏阀推出耐腐蚀合金材料
2 中游集成商模式创新 液冷服务器交付标准升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中科曙光发布LS-1000液冷模块认证体系
- 浪潮信息建立液冷兼容性测试平台(覆盖200+硬件型号)
- 服务商转型:从设备销售转向"液冷即服务"(LaaS)模式
3 下游应用场景拓展 典型案例:
- 腾讯云"星云"数据中心:液冷服务器占比达45%,PUE 1.10
- 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二号":液冷HPC集群运算效率提升300%
- 制药企业:赛诺菲采用液冷服务器实现-20℃生物样本存储
行业挑战与破局路径 5.1 技术瓶颈与突破方向 现存问题:
- 液冷系统故障率较风冷高15%(Gartner 2023报告)
- 氟化液回收技术成本高于传统冷却剂30%
- 数据中心改造周期平均需6-8个月
解决方案:
- 中科院研发磁流体自修复技术,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
- 华为建立液冷液态循环回收系统,回收率提升至85%
- 浪潮信息开发液冷即插即用(LCI)模块,部署时间压缩至72小时
2 标准化建设进展 国家标准《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能效限定值》已进入报批阶段,主要内容包括:
- 液冷系统能效比(CER)分级标准(1.0-1.5)
- 氟化液环境风险等级分类(A/B/C级)
- 液冷模块兼容性认证体系
未来趋势与投资机遇 6.1 技术融合创新方向
- 液冷+光伏:华为在宁夏试点液冷光伏数据中心,自发自用率85%
- 液冷+氢能:中石化研发液氢冷却服务器,能效突破1.0
- 液冷+量子计算:本源量子液冷超导芯片实现-269℃稳定运行
2 区域市场格局演变
- 西部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超40%(较东部高25个百分点)
- 长三角产业集群形成(供应商覆盖85%核心部件)
- 欧洲市场国产化率突破30%(中科曙光欧洲营收年增120%)
3 投资价值评估模型 关键指标:
- 技术成熟度指数(TMI):0-10分(中科曙光8.2,海光信息7.5)
- 市场占有率增速(MSGR):年增长率>25%为优选
- 政策补贴系数(PSC):西部地区补贴达设备成本15%
典型案例:
- 中科英华: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18%,获23项液冷专利
- 浪潮云洲:液冷产品毛利率达62%,高于传统业务40个百分点
- 华为云:液冷服务订阅收入年增300%,预计2025年达10亿元
结论与建议 液冷服务器产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商用的重要转折,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 混合架构技术路线(冷板+浸没)
- 氟化液回收技术领先企业
- 新能源融合应用场景
- 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建设
政策层面需加快完善液冷标准体系,建立跨部门技术认证机制,企业应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突破磁悬浮泵、智能监测等"卡脖子"环节,预计到2025年,液冷服务器市场将形成3-5家百亿级企业,带动整个数据中心产业能效提升50%以上。
(注:文中数据综合自IDC、Gartner、企业年报及行业白皮书,部分预测基于德尔菲法专家调研)
本文链接:https://www.zhitaoyun.cn/228588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