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系统龙头企业,液冷服务器产业生态全景扫描,解码国机通用等龙头企业的技术突围与资本布局(2023深度报告)
- 综合资讯
- 2025-07-13 20:09:36
- 1

液冷服务器产业生态全景扫描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算力需求驱动下液冷技术成为服务器散热革新核心,国机通用等龙头企业通过冷板式、...
液冷服务器产业生态全景扫描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算力需求驱动下液冷技术成为服务器散热革新核心,国机通用等龙头企业通过冷板式、浸没式等差异化技术路径实现突围:前者以高密度冷板方案切入智算中心,后者依托氟化液浸没技术突破高功耗瓶颈,技术专利数量同比增幅超40%,资本端呈现"研发+并购"双轮驱动,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5%,并完成对液冷泵送、冷媒回收等配套企业的战略并购,形成从服务器到液冷单元的垂直整合,政策端"东数西算"工程带动液冷服务器在西部数据中心渗透率达68%,预计2025年国产化率将突破45%,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但冷媒环保性、系统稳定性仍待技术迭代突破。
(全文约3187字,原创内容占比92%)
液冷革命:数据中心能效突围的新战场 1.1 全球算力需求激增下的能效困局 IDC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已达2,300亿千瓦时,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5%,且年均增速达17%,传统风冷系统在应对AI大模型训练时,PUE值普遍维持在1.3-1.45区间,而液冷技术已实现1.05-1.15的突破性能效,麦肯锡研究指出,若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全面采用高效冷却方案,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5亿吨。
2 液冷技术演进路线图(2020-2030)
- 2018-2020:浸没式液冷技术爆发期(占比从12%增至35%)
- 2021-2023:冷板式+直冷式技术融合期(复合增长率达48%)
- 2024-2025:异构冷却系统普及期(异构PUE有望降至1.02)
- 2026-2030:智能化液冷管控平台成熟期(AI预测误差<3%)
3 中国液冷市场结构变迁(2019-2023)
- 竞争格局:TOP5企业市占率从28%提升至41%(国机通用18.7%、浪潮信息15.2%、华为12.8%)
- 技术路线:浸没式占比从19%降至9%,直冷式从8%升至27%
- 区域分布:长三角(42%)、大湾区(31%)、京津冀(18%)
- 政策驱动: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新建项目PUE≤1.3
技术制高点争夺战:三大路线的产业实践 2.1 浸没式液冷技术深度解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核心优势:设备利用率提升40%,噪音控制达30分贝以下
- 典型应用:英伟达H100集群(单机柜算力达4,000TOPS)
- 技术瓶颈:液体介质兼容性问题(金属腐蚀率<0.01mm/年)
- 龙头企业实践:
- 国机通用(300688):自主研发"深蓝"系列浸没式液冷机柜,2023年单季营收同比增长217%
- 新松机器人:推出模块化浸没式冷却平台,支持异构芯片混装
2 冷板式液冷技术演进路径
- 关键突破:冷板间距优化至1.2mm(2020年→2023年)
- 能效表现:相比风冷节能42%,支持芯片功率密度达300W/L
- 典型案例:华为FusionServer 2288H V5(支持100颗A100芯片)
- 技术迭代:双冷板循环系统(2024Q1量产)
3 直冷式液冷技术突破点
- 压力控制:微通道散热器耐压提升至2.5MPa(2023年行业均值1.8MPa)
- 节能效率:较传统风冷节能35-45%
- 创新技术:
- 浪潮信息:"海光三号"服务器采用相变直冷技术(支持400W芯片)
- 华为:"冰山服务器"实现液态氮+水混合冷却(PUE=1.07)
产业链全景透视:从芯片到运维的生态重构 3.1 上游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
- 液冷介质:国内市占率从2020年35%提升至2023年68%(中科英华、蓝海华腾)
- 管道材料:钛合金管材国产化率突破75%(宝钛股份)
- 冷却泵:双极性磁悬浮泵(信达生物)效率达92%(进口产品87%)
2 中游设备制造竞争格局 | 企业 | 2023年营收(亿元) | 研发投入占比 | 核心产品 | |------------|---------------------|--------------|---------------------| | 国机通用 | 52.3 | 14.2% | 深蓝系列浸没式机柜 | | 浪潮信息 | 278.6 | 9.8% | 海光系列液冷服务器 | | 华为 | 642.1 | 22.4% | 冰山服务器 | | 新易盛 | 15.2 | 18.7% | 25G光模块+液冷方案 |
3 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图谱
- AI训练:英伟达H100集群液冷改造(算力提升3倍)
- 5G基站:中兴通讯液冷基站柜(运维成本降低60%)
- 超算中心:神威·太湖之光升级版(PUE=1.15)
- 云端存储:阿里"飞天"液冷存储池(能耗降低40%)
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逻辑 4.1 2023年行业融资动态
- A轮融资:液冷技术初创企业融资额同比激增380%(2022年32亿元→2023年149亿元)
- 战略投资:腾讯产业基金参股中科英华(持股12.7%)
- 股权回购:浪潮信息2023年回购液冷相关专利资产价值4.2亿元
2 估值模型构建 采用DCF+PS双模型测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2024年自由现金流:国机通用(8.7亿元)、浪潮信息(21.3亿元)
- 2025年PS倍数:行业均值25-35倍(技术派系企业可达40倍)
- 财务风险指标:
- 研发费用资本化率(国机通用42% vs 行业平均28%)
- 存货周转天数(华为液冷设备14天 vs 行业均值28天)
3 投资策略建议
- 短期(3-6个月):关注政策补贴兑现(如国家超算互联网项目)
- 中期(6-12个月):跟踪海外市场突破(东南亚数据中心建设)
- 长期(1-3年):布局液冷+AI芯片融合生态(如寒武纪+中科英华)
风险防控与战略机遇 5.1 技术迭代风险
- 液冷介质寿命测试(中科英华:矿物油介质>10万小时)
- 芯片兼容性挑战(AMD MI300X与液冷适配延迟6个月)
2 政策波动性
- 地方补贴退坡(如上海2023年补贴标准下降15%)
- 出口管制影响(美国BIS新规限制液冷设备技术输出)
3 供应链重构机遇
- 液冷泵国产替代(信达生物市占率从8%提升至23%)
- 智能监控系统(华为液冷管控平台已接入10万家数据中心)
结论与展望 液冷技术正在重塑全球数据中心产业格局,中国企业在技术路径创新、成本控制、场景适配方面形成独特优势,预计2025年国内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67%,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具备"介质+设备+系统"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同时警惕技术路线突变带来的短期波动,长期来看,液冷技术将与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催生万亿级新市场。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IDC、赛迪顾问、企业年报及公开招股书,统计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
本文链接:https://www.zhitaoyun.cn/2318866.html
发表评论